时间:2022-11-23 18:08:10 | 浏览:916
作者 | 袁斯来
编辑 | 苏建勋
2011年,曾被称为“彩电大王”的黄宏生还在保释中,此前他和胞弟以佣金的名义,串谋母亲和“公司顾问”,窃取上市公司资金5000多万港元,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,创维的管理权也暂时移交给了职业经理人
此时离黄宏生刑期结束还有一年,但这个掌控欲极强的创始人已经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。2011 年,27岁的长子林劲,进入了创维基层。
那一年,刚刚恢复自由身,正忙着重整创维的黄宏生,尚且无法确定“创二代”林劲能否接过重担。2012年,《第一财经》问起黄宏生接班计划,他回答:“他(儿子)还没有接班的欲望,家电业技术创新很快,儿女传承也不是很有必要。”
而在十一年后,2022年6月,创维集团宣布,林劲将从7月7日起,接任董事会主席和执行委员会主席位置。这意味着创维被职业经理人管理六年后,创始人家族再次走上前台。
创维正身处关键十字路口,需要绝对的控制力。家电行业萎靡不振,2017年开始,彩电销量连年下跌;创维财报也不好看,2018年到2020年,集团营收增长只有个位数。
创维想过做些创新电视产品,包括8K电视、MiniLED电视,还涉足车载液晶显示器等等,但营收不见太大起色,显然,继续在显示屏行业打转不会带来业绩暴涨。
让创维没有想到的是,试探性的分布式光伏业务增长如此迅速。
2018年,国务院发布了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,明确提到了要发展太阳能。2020年1月,创维成立了创维光伏,当年业务并没有太大增长。但2021年,随着“双碳”提出和“光伏整县推进”政策,创维的光伏业务开始狂飙突进,成了为数不多的增长点。
十年前,黄宏生曾野心勃勃地提出,2020年创维销售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。但直到2021年,创维的营收才刚刚过500亿。林劲接手创维之季,公司业务更复杂,面临的宏观环境变幻莫测,这个38岁的“创二代”背负的重担,并不比白手起家的父辈来得轻松。
林劲有着典型二代的成长轨迹。多伦多大学工科专业毕业后,他在联发科当过销售经理,最终回到父亲的公司,从创维基层步步往上。
林劲做事低调务实,公司内评价不错,很快就进入管理岗位,在黄宏生出资成立的开沃新能源汽车担任董事。
开沃主要做新能源商用车,直到2020年才推出过一款电动SUV。创维让开沃的乘用车用自己商标,但没打算在造车上投入太多精力。黄宏生很明确表示过:“创维不造车,造车太烧钱。”
造车不是创维的核心业务,林劲在开沃也没有太多动作。他真正崭露头角,还是在相对传统的电视领域。2017年,林劲和当时创维集团软件研究院的王志国合作成立酷开网络,主攻互联网电视。乐视暴雷,互联网电视偃旗息鼓后,酷开剥离硬件,留下电视系统等软件业务。
酷开在创维内部其实很边缘。根据创维财报,酷开系统2021年只带来12.3亿元收入,还不到新能源业务的三分之一,在整体营收占比微乎其微。
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明星业务,但黄宏生很重视这个接班人。2011年安排林劲进入创维时,显然他已经在为儿子铺路。只是林劲当时太年轻,缺少历练,还够不上接班资格。
创维从未脱离过创始人家族控制。一位创维前高管接受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采访时说:“黄宏生一直是创维集团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,也是大股东,在创维员工、经销商等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。”哪怕在入狱期间,他还把控着高管任命和重大投资决策权。
黄宏生身陷囹圄期间,创维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张学斌。当黄宏生刑期进入尾声时,妻子林卫平接替张学斌,成为董事会执行主席。
黄宏生服刑完毕后迅速重掌大权。他会选择职业经理人搭档,但不会轻易淡出。 以他过去的行事风格,儿子林劲接班也在意料之中。
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的故事,终究成为难以复制的传奇。接班人问题困扰着老一代制造业创业家。无论是TCL的李东生还是格力董明珠,仍然未能找到合适的接班人。黄宏生已经足够幸运。66岁这年,他终于等到接班人成熟。
只是,这个80后接班人有着和父亲不同的任务:在家电行业逐年衰落时,他要完成创维的转型。
创维的转向早有铺垫。上一任创维董事长赖伟德因为几次成功的重组案例,被业内称为“重组专家”。他任期内,创维电视业务占比下降,多媒体业务营收逐渐增加。
林劲接手后,大概率会继续让创维“跳出”制造业。目前创维最关注的,是刚刚入局两年的分布式光伏业务。
如果只看2021年年报,创维表现不错:营收增长近三成,其中新能源业务贡献不小。2020年时,创维新能源业务只有1亿营收,2021年就涨到41亿元,增长近40倍,在同侪中称得上出色。
比起海尔和美的,创维在新能源行业的投入更激进,态度也更坚决。2021年时,新能源业务已经是创维集团五大业务之一,而海尔和美的财报中,新能源业务占比并不高,更多作为点缀。
创维也选择了一个聪明的切口。康佳和TCL押注光伏的决心并不比创维小,但业务更重:康佳做光伏玻璃,TCL的中环股份则聚焦于光伏组件使用的硅片。
这两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烧钱,且技术壁垒高。康佳2021年初宣布投资20亿建了两条光伏玻璃产线,到今年6月还在忙着提升良品率。
TCL啃的是更硬的骨头。硅片生产位于光伏产业链上游,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投入都更高,TCL收购中环时花了110亿,2020年一个半导体硅片项目投资就高达45亿。
创维所做的分布式光伏门槛相对低。主要为个人用户安装光伏电站,负责电站开发、建设、运维和咨询,其实就是服务商和集成商,自己并不生产组件和设备。这种模式显然比制造业轻巧。
浙江宁波:居民屋顶光伏,图片来自视觉中国
户用分布式光伏在一户建的农村、县城比较普遍。这类地区依赖线下渠道,家电龙头有天然的优势。创维做了30多年家电,2021年在全国乡镇已经有2万多个经销网点。也因为毛细血管遍布乡村县城,创维在一年中就安装了6万个家庭户用光伏电站。对比看,户用光伏领域排名第一的正泰安能累计到2021年用户数量为50万户。
在开始做分布式光伏后,创维集团股价一度翻了5倍。尝到甜头后,创维还打算发展工商业用户,并且引入金融服务。
然而,创维的分布式光伏业务刚刚进入深水区。
和TCL的中环股份不同,服务商位于产业链下游,上游的细微波动都会影响到成本。而它的技术门槛低,厂商们比拼的是渠道和政府资源,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。对于林劲时代的创维,向新能源的转型并不会很顺利。
创维目前保有500亿收入,彩电的收入也不会消失。然而,林劲如果要实现父亲的千亿营收夙愿,光伏这样的新兴业务会是关键。创维有了一个好的开始,但之后的路怎么走,还要看这位“创二代”的格局和眼界。
36氪制图
智通财经APP获悉,创维集团(00751)发布首三季度业绩,该集团取得总营业额358.91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加33.16%;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7.63亿元,同比增加40%。截至发稿,创维集团涨42.5%,报3.42港元,成交额8.37亿
光伏产业作为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,是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。伴随碳中和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,国家配套支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,光伏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张。行业保守估计,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市场规模将达521亿美元,同比增
来源丨Solarbe GlobalPoland raises rebates for residential solar, storage波兰增加户用光伏、储能补贴Poland’s government has revealed that
作者 | 袁斯来编辑 | 苏建勋2011年,曾被称为“彩电大王”的黄宏生还在保释中,此前他和胞弟以佣金的名义,串谋母亲和“公司顾问”,窃取上市公司资金5000多万港元,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,创维的管理权也暂时移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此时离黄宏生刑期
近些年来,家电行业“天花板”被反复提及,美的集团(000333.SZ)、TCL科技(000100.SZ)等家电龙头也纷纷顺势开启多元化布局,培育起了第二成长曲线。例如,美的集团多年来并购控股了合康新能(300048.SZ)、万东医疗(600
近期,创维汽车喊出了今年要实现国内外双渠道总销量3万辆、累计销售额达45亿元以上的目标,并且公司还将今年视为冲击科创板上市IPO的攻坚之年。另一方面,主营家电的创维仍在不断扩展经营范围,从光伏到电子烟不一而足,颇有一种哪个行业热度高就积极投
【能源人都在看,点击右上角加"关注"】据天眼查APP显示,近日,日日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,法定代表人为袁舰,注册资本1亿元。经营范围包含:工业工程设计服务;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;碳减排、碳转化、碳捕捉、碳封存技术研发等。据天眼查股权穿透
从海尔、格力到TCL、创维,甚至还会有其它家电企业,纷纷跨界进军光伏产业,这到底是商业的新馅饼,还是转型的大陷阱?只能等时间给出答案,但在智家电看来,光伏产业跌宕起伏波动大且多,未来很难有大的商业机会。荀玉||撰稿2021年,因为光伏业务的
Meta财经 | 罗琳4月20日,创维集团(00751.HK)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。2022年第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.70亿元,同比增长24.81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.08亿元,同比增长33.74%;归属于上市
多年高速发展快速消耗家电市场空间,国内家电市场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,市场趋于饱和。近几年来,叠加疫情的影响,家电市场表现出火力不足的现象,企业被迫寻求新的突破机会,向更新更有前景的产业跨界,其中物联网、智能汽车、光伏等朝阳产业开始受到家电
2015年底,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举办,作为东道主企业,海尔太阳能展出的家庭能源中心得到广泛关注。这种将光伏光热与家庭供热供电结相结合技术,给正处于创新困境之中家电圈,提供了一条崭新思路。无独有偶,同样在2015年,格力将家
在水泥行业有这样一句谚语:世界水泥看中国,中国水泥看海螺。由此可见,“水泥茅”海螺水泥在中国乃至全球水泥行业的龙头地位已不言而喻了。那么,这家千亿水泥巨头又在“看”什么呢?实际上,正当全世界都在关注它的主业的时候,海螺水泥却把目光投向了新能
实习记者 | 黄欣然水泥业巨头海螺水泥(600585.SH)在“抢滩登陆”新能源赛道。3月8日晚间,海螺水泥发布公告,今年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、储能项目等业务,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;预计到2022年底,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
3月9日,光伏概念盘中震荡走高,截至发稿,瑞和股份、世茂能源、清源股份等5股涨停,能辉科技、通灵股份等多股涨幅居前。3月8日晚间,海螺水泥发布公告,今年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、储能项目等业务,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;预计到202
财联社(上海,编辑 阿荣)讯,作为传统家电龙头之一的创维集团(0751.HK)周三午后飕升,收盘大涨59.17%。今日一根大阳线,让很多投资人不禁疑惑,这家公司究竟发生了什么?答案可能就在昨晚公布的三季报中。创维集团公布三季度报告中,光伏业